家电圈
您的位置:家电圈 > 智能家居 > 全屋智能:亟需“智”建产业协同力

全屋智能:亟需“智”建产业协同力

来源:网络  时间:2022-08-15 14:08  浏览量:8183  作者:张仪  阅读量:10094   会员投稿

 进入2022年,全屋智能的这把“火”终于开始由虚入实,进入到一个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新发展阶段。数据显示,预计2022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,同比增长54.9%。

  当前,各类入局者在全屋智能领域的竞争正酣:以海尔、美的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巨头,以华为、小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,以欧瑞博为代表的智能家居创业公司......都正在全屋智能领域持续发力。但与此同时,一些悬而待解的“老问题”依旧存在。如何共享全屋智能这块“大蛋糕”,正成为业界关注与探索的焦点。

  全屋智能,智能家居发展新动力

  1997年,比尔·盖茨的“未来之屋”——Xanadu2.0(世外桃源2.0)建成,这座耗时7年、花费将近1亿美元的豪宅堪称是“全屋智能”的鼻祖:从灯光、家电设备、门窗、暖通到安防,这座“未来之屋”的各个方面都融入了智能家居大系统中。

  20多年过去了,当年的“未来之屋”早已照进当代人的现实之中。近年来,智能音响、窗帘、智能门锁等各类智能家居产品已经不断涌向更多家庭;而随着AI技术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创新技术与应用的普及,智能家居进入新阶段,逐渐从单一智能产品拓展到了全屋场景,“全屋智能”的概念开始进入更多家庭的视线,并受到特别青睐。

  在万物互联时代,基于IoT物联网技术的全屋智能成为人们最理想的居家生活。艾瑞咨询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全屋智能行业研究白皮书》指出,全屋智能的特征是对该空间场所内的家居设备进行系统化集中管理,并赋予其人与场景交互能力。其核心价值在于,综合物联网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,赋予智控系统自主感知、自主决策、自主控制、自主反馈的生命力。目前,全屋智能主要以民宅、酒店民宿及商业楼宇为应用场景,能够为用户提供舒适、便捷的智能生活体验。

  “如果智能家居有终点,那么其发展的尽头便是全屋智能。”业内人士指出,全屋智能是智能家居的进一步升级,为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。

  自2012年起,国务院、工信部、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政策文件,明确物联网的发展战略地位;同时,智能家居作为重点应用频繁出现在各类政策中,推动智能家居快速发展。2019年,5G技术形成的产业链进入发展快车道,为智能家居提供落地支持。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1414亿元人民币,其中硬件市场规模达到10108亿元,带动智能家居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通道。奥维云网研究数据显示,2016年-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保持在20%左右的复合增长率,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可达6515.6亿元,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消费国,占据全球50%-60%的智能家居市场消费份额。

http://upload.cheaa.com/2022/0801/1659320852333

  “在这一阶段,新的智能硬件产品不断升级、品牌积极布局、资本快速进入,但智能家居行业标准与体系仍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,高端技术人才缺乏,加之中国房地产政策收紧导致需求下降,资本市场对智能家居的投入回归理性。”奥维云网研究总监刘飞向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表示。

  全屋智能在我国有着肥沃的发展土壤。为此,刘飞从政策端、消费者端和技术端给出了分析。

  从政策端来看,国家鼓励技术创新,将人工智能作为智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,全屋智能家居符合国家政策方向;从消费者端来看,90后和00后正在成为社会消费主力,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,因此对智能产品的接受度和偏好度更高,全屋智能家居的消费潜力巨大;从技术端来看,中国在5G领域发展仍走在世界前列,对于智能家居平台标准的制定也在积极推进中,为全屋智能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。

  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,但挑战犹在

  当前,中国全屋智能市场在产品、技术、服务能力上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。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研究显示,预计2022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,同比增长54.9%。未来五年,中国全屋智能市场规模将在厂商竞争、方案标准化和技术演进的推动下不断扩大,预计市场销售额将以46.9%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。

http://upload.cheaa.com/2022/0801/1659320880782

来源:IDC中国,2022

  目前,全屋智能领域的市场参与者众多。既有以海尔、美的等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巨头,也有以华为、小米等为代表的头部科技企业,还有以欧瑞博、绿米等为代表的智能家居创业公司......这些企业经过多年布局,已经积累并形成了各自的优势。

  不过,虽然发展势头正旺,但全屋智能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,仍面临着一些列亟需解决的行业难题。

  “总体而言,目前我国的家电/家居的智能化水平并不高。实际上,现在的智能家居还存在一些局限性。”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记者分析,目前家庭中的智能产品通常来自于多个供应商,由不同品牌组成,所以在改造的时候会存在较大问题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首先同一品牌要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目前还很难;其次即使有一些头部品牌自身拥有全品类产品,但其智能化程度、便利化程度还不高。”

  具体来看,主要有一些智能家居行业中的“老大难”问题还未得到克服。

  GfK中国家电事业部总监蔡凌向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表示,在技术方面,目前国内智能家居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,IoT物联网协议不能互联互通;在服务方面,全屋智能涉及很多前装、安装服务和用户体验等软性服务,服务水平参差不齐;而从参与方看,各类生产企业、各类渠道商、互联网企业、通信企业等都看好这一行业前景,纷纷加大投入,但市场端合纵连横少,行业碎片化严重。

  刘飞认为,对于上游参与者,要加强技术升级,芯片开发、操作系统、机器学习等进一步强化。对于中游方案和硬件提供者,要构建品牌自身的生态圈,例如海尔整合家电生态圈、小米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生态圈、华为1+8+N生态圈等,实现跨品类的协同。对于下游渠道商,要多元布局,通过多种渠道链路激发用户需求,特别是开发家装平台和设计师渠道直接触达消费者。

  产业链协同,行业共享盛宴的关键

  进入2022年,相关厂商在全屋智能领域持续发力,让全屋智能这把火燃得更加旺盛。仅在今年5月,海尔、美的以及欧瑞博就先后举办发布会,推出了自家全新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。7月份,华为全屋智能2.0正式亮相。

  “目前可看到的一种趋势是,像华为、小米等一些第三方企业通过自建系统、自建平台的方式,以中间件的形式去进入全屋智能市场,然后才可能会去逐步取代其他家电品牌。”张毅告诉记者,但目前遇到的问题是家电厂商和华为等系统厂商,互相之间存在着博弈。他强调:“全屋智能在技术上不是问题,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各方在博弈的过程中都在构建门槛,结果就是消费者无从选择或是选择后的体验效果欠佳。”

  事实上,全屋智能行业要想获得良性发展,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协同。

  刘飞指出,在跨品类协同上,智能家居是整个家居环境和家居产品的联动,涉及控制系统、家电、照明、环境监测、监控等产业和产品,跨品类之间的合作需要统一标准,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营观念往往造成合作较难。

  那么,是否有可行的路径去解决协同问题?

  或许可以借鉴一下海外市场的经验。2019年,苹果、亚马逊、谷歌和Zigbee联盟共同发起了基于IPv6的智能家居互联协议(Connected Home over IP);2021年5月,该协议正式启动商业化,并更名为Matter。简而言之,经过Matter联盟认证的设备,就能实现互联互通,包括苹果、亚马逊、三星、英飞凌等多家全球主要科技公司已承诺采用Matter标准,为消费者提供可供先择的兼容设备。

  “我们如何在当前国际竞争形势下,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家居物联发展模式,这或许需要政府上升到战略性层面,联合业界进行长远统筹、布局和投入。”蔡凌对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说。

  除了跨品类协同,安全隐私和成本因素也是全屋智能发展中的关键问题。值得一提的是,如今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,促进全屋智能的发展“由虚入实”。

  首先在安全性和隐私性方面,智能家居通过云平台进行指令和行为分析,这就会涉及用户的信息安全和生活隐私等问题,而目前个人隐私泄露也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最重要的问题。在7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,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负责人表示,要推进家电物联网认证,促进智能家电产品互联互通和个人信息保护,打造智能家居。

  其次在成本方面,智能家居的建立、调试、维护相较于传统家居设计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,这就造成智能家居更多的在一二线城市进行普及,下沉市场的消费意愿较低。而随着全物智能市场的发展,相关厂商推出的解决方案价格也在下探。以华为为例,根据其在今年7月推出的后装解决方案,2室2厅(约80㎡)的后装方案售价19999元起,而在此之前,包括华为在内的多家厂商中,所提供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起步价少则3万元,多则10万元。

  谈及全屋智能的未来趋势,张毅向记者表示:“最合适的方式,不是每个品牌去垄断一个家庭的全部智能家电,反而应该是由一个中间平台去做‘中间件’,然后各自厂商去对接这个标准或接口,从而实现共同发展、共享市场。这样的折中方法也许还较为遥远,但可能是未来大多数厂商的一种选择。”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图文推荐

  • 日媒称松下看好为小米代工的前景,双方将共同生产家用空调

    日媒称松下看好为小米

  • “炎”值拉满,今年空调市场要打翻身仗?

    “炎”值拉满,今年空